满城区“数智”引领生活用纸产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近年来,保定市满城区立足生活用纸行业现状,用数字思维和改革办法,引领企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动生活用纸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2022年,满城生活用纸行业现代化产能占全国23.7%,原纸生产企业数量占全国33.3%。
一、突出顶层设计,破解发展难题。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发展思路,区委书记、区长多次带队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代表赴南京、杭州、温州、青岛、武汉等地参观学习、交流研讨,扎实推动生活用纸产业数字转型落地见效。制发《产业数字化转型“百日硬核”行动方案》《保定市满城区生活用纸和电力电气产业扶持政策(试行)》,成立生活用纸产业协会,运营1年多来,65家头部生产企业全部入驻,走访企业38次,解决多个实际问题。
二是厚植数字思维。围绕提升数字意识,培养数字思维目标,持续掀起“头脑风暴”,落实首席数字官制度,增设大数据办,理顺工作机制。组织召开“‘电’力迸发‘纸’向未来”数字赋能产业升级推进大会,邀请省数字经济联合会长吴显国开展万人直播授课,保定雨森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先行先试,与全区企业分享数字化转型发展成功经验。在融媒体平台开设“数字满城・产业升级”宣传专栏,展示各部门、各企业经验做法,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三是优化培育机制。建立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优质造纸企业和优质项目培育库,按照储备一批、成熟一批、申报一批的原则,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撬动数字化转型升级走深走实。
二、突出创新引领,增强发展动能。
一是“绿色”先行。创新污水排放管理模式,实施“一场一管、集中监测”,将企业集中区分5片,每片8-10家企业,在线监测污水排放。投资1400万元建成8个集中式检测站,全部安装流量计和在线监测设备,解决了企业排水量与污水处理厂进水量不符的顽疾。投资700余万元对污水处理厂进行一级A标准改造,进水量由3万吨锐减到1万吨,投资7.3亿元建设纸制品加工区集中供热项目,取缔131台企业自备小锅炉。相关做法得到上级环保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打造金博士、鑫环通等3家省级绿色工厂。
二是“数字”赋能。搭建“数字赋能·纸业腾飞-满城区生活用纸数字化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建设包括政务、企业、行业、产学研、消费者、产业链五方面管理服务的经济大脑,将立体绘画全区生活用纸产业图谱,助力推进生活用纸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目前,全区90%生活用纸企业实现了生产线数字化改造提升,200余家纸企建立网上销售和直播卖货平台,日快递发货量超70万单,线上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
三是“智造”发力。精准剖析企业痛点,打通供应链、生产链、销售链等环节,企业投入200余万元,从生产车间的节能、降耗、提速等环节入手,构建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的智能化生产体系。产业原料、设计、销售、物流、品牌全链条改造纵深推进,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16家生活用纸企业完成上云工作。
三、坚持“三品”战略,激发行业活力。
成功创建2023年省级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发挥数字技术对传统造纸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不断提升产业和企业的品种引领力、品质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一是增品种。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精准挖掘消费者需求,以技术推动产品创新,以需求带动产业革新,推出更多创新产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已经形成原纸生产、复卷加工、展示销售和纸品机械、物流、彩印包装等行业的全产业链条,产品涉及抽纸、卷纸、手帕纸、商务用纸等40余种品类,年产量200余万吨。
二是提品质。引导企业以数字化改造赋能提质增效,聚焦关键生产运维环节,推动企业建设可视化、移动化、智能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精细化质量管控,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原材料产业正逐步向中高端迈进升级,造纸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在第30届生活用纸国际科技展览会上,满城的丽邦、雨森、金博士入围“匠心产品”榜单,全国仅有7家企业入围,满城独占3席。
三是创品牌。鼓励企业借力数字技术打造知名品牌,推动企业创新生产服务和商业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实现全域营销,支持开展品牌培育和专业化服务,鼓励优势企业借势数字变革培育新锐精品,借助数字服务塑造区域品牌。拥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丽邦)、2个省级优质商标、4个省级名牌产品、17个省级著名商标产品。
来源:保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