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产教融合这一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重要作用。阜平县以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为契机,坚持“以产兴教、以教强产、产教融合、赋能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精准对接、动态匹配,积极探索构建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谱写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新篇章。
一、加强领导,建立统筹发展“新机制”。
一是确立教育优先观念。坚持“四个优先”(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解决教育问题,优先落实教师待遇,优先引进优秀教育人才),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教育事业呈现出均衡、规范、健康、优质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是建立统筹发展机制。成立职业教育发展领导小组,动员全县参与加大职业学校政策倾斜,共同完成面向县域新生劳动力和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每年至少召开1次职业教育联席会议,研究解决职成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重大问题并取得显著成效。
三是保障财政经费落实。设立职成教育专项经费,落实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2022年教育费附加200万元,2023年100万元。落实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2023年专项经费总计4618.5万元,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总计574万元,免学费总计1001万元,助学金总计567万元。按照每人每年1元的标准安排成人教育经费,2023年经费24万元,统筹用于乡镇成人学校(社区教育中心)建设和社会培训。
二、改革创新,探索职成教育“新场景”。
一是打造协同发展扶贫品牌。实施品牌带动,集团化发展战略。依托“9+2”职业教育协作区、“北京·燕太片区职教扶贫协作区”,按照资源共享、区域抱团、联手合作的原则,创新实施“集团化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区域协同发展”的区域扶贫攻坚模式。近三年,接待各级来宾共计30000余人次,示范效应显著。
二是探索城乡统筹改革思路。围绕阜平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积极调整改革发展思路。各乡镇成人学校划归职教中心统一管理,县内各项培训由职教中心统揽,资金捆绑使用,形成了“覆盖全县”的大职教网络。
三是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职教中心以工学结合为着力点,学校现有农业类专业2个,分别是休闲农业生产与经营专业对接河北农业大学实施“3+4”办学,园艺技术专业对接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实施“3+2”办学。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三阶段、二周期、四融合”培养模式。
三、学用结合,打造培训振兴“新路径”。
一是突出实践培养“动手”能力。职教中心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引生产项目进校园,重点突出实习实训,要求专业实践教学不低于50%。校内形成了“专业+基地+公司”的全过程校企协同育人、双元培养新模式。近年来,学生就业率达100%,专业对口率达85%,毕业生平均月薪在4000元以上,汽车专业学生月薪达5000元以上,受到用人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社会满意度达到了95%以上。
二是创新模式提供“全程”服务。按照“一点两线”开展从种到收的技术培训,采用“学校+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培训模式,大力推进“分段式”“集中式”“分散式”一体化教学,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交替进行,保证学习、生产“两不误”, 真正实现技术“零对接”、服务“零距离”。
三是岗位练兵联通“致富”桥梁。集中开展重点群体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岗前培训、职工培训等各类培训80余期,近三年累计完成4.2万人次的就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实现年人均增收10000元以上。2016年以来完成1595人、31900人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每年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有力支撑了全县域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