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保定云
首页
需求大厅
成果大厅
科技服务团
专家人才
品牌活动
技术转移
科技普及
科创视野
关于我们
数据中心

徐水区祥麟博士农场——一粒种 一颗“芯”

分类:热点头条 次浏览 24-06-19

金色田野,“麦”向丰收。

6月17日清晨,在徐水区安肃镇坟台村,祥麟博士农场“农大761”穗行圃开镰。

9时许,在穗行圃、原种区、新品种选育区等外围,几台大型收割机开始穿梭于千亩农场,麦粒从收割机仓门倾泻而下,装入运粮车,一派繁忙丰收景象。

在穗行圃区域,每割取一行小麦后,农场负责人、河北武遂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锐雪和同事就会挑选出穗大饱满的小麦扎成一小捆。她们要在穗行圃选取约500行小麦,用于种植株行圃,在旁边的株行圃选取穗头大而饱满的3000穗小麦,再用于种植穗行。通过科学管理年复一年进行提纯复壮。

啥叫穗行圃?“这里的每一行小麦,都来自于一个麦穗上的麦粒。这些麦粒,经人工收割、手工脱粒后,放到带标号的信封中。播种时节,一穗一行,靠人工一粒粒种下,用来培育良种。”刘锐雪欣喜地说,今年,她们购进了单穗种子脱粒机,可以代替手工脱粒了。

一粒种,一颗“芯”,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

“农大761”小麦良种,由中国农业大学培育,具有抗病、抗旱、抗倒伏、产量高的特性。

一粒麦种,从北京高校落地徐水农场,“这是校政企协同的双向奔赴,农业产业化的无缝链接,对加快小麦良种推广、实现粮食优质优价、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刘锐雪说。

刘锐雪,今年40岁,是土生土长的高林村镇麒麟店村人,早年在北京工作。2017年,她回到家乡,成立农业合作社,种植大田作物、发展设施农业。2019年,刘锐雪开始关注“农大761”这一小麦品种,2021年她与中国农业大学签订协议,取得“农大761”在河北的独家生产经营权。双方在徐水共建博士农场、千亩繁种田,并在本地及保定多个县市示范种植。

繁育“农大761”优质高产小麦籽种,过程复杂,时间漫长,精细严苛。为确保种子纯度和质量,刘锐雪带着来自附近村的数十名工人开沟撒种、水肥供给、温湿控制、择优采收、穗粒储存,整个过程都是手工完成。

“在中国农大博士团队指导下,我们通过‘三圃田’——穗行圃、株行圃、原种田育种法,对‘农大761’进行提纯复壮,最终收获小麦良种。”刘锐雪介绍说, 2023年秋季,她们在河北省推广种植“农大761”小麦50多万亩,其中徐水区5万多亩。

根据农时,刘锐雪邀请教授团队一起,深入田间地头去普及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向农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良种、良技、良法,农户田间的优质麦连年稳产高产。

“在多年多地大面积示范种植过程中,‘农大761’的产量较目前的普通麦高8%至10%。核算下来,同等种植条件下,每亩可增收约370元。对于农户来说,这是实打实的收益。”刘锐雪说,今年,农场又引进了十几个小麦新品种,进行试种后择优推广。

“农大761”吸水率高,加工品质好,不仅适合制作面条、饺子皮等传统蒸煮食品,也能制作面包等烘烤加工食品。

好粮要卖出好价,今年4月26日,经中国农大、徐水区政府牵线组织,祥麟博士农场又跨出重要一步——北京古船食品有限公司与河北武遂种业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武遂种业有限公司每年向古船食品有限公司保供优质小麦2万吨,5年内建成环京津雄优质小麦供应基地100万亩,实现年供应50万吨的能力。

一粒良种,万担好粮。

“在徐水区政府和中国农大大力支持下,我们着力构建‘科研院校+育种基地+合作社(农户)+粮食企业’全产业链,为农民提供育、播、管、售全程服务,实现农业丰产、百姓增收。”刘锐雪自信满满地说。

据徐水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张瑜介绍,去年以来,徐水区相继组织新型农业组织、龙头企业与中国农大、北京农科院、河北农大等单位合作,建立博士农场6家、科研试验和成果转化基地2处,引进新技术、新品种30项。

来源:保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