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保定云
首页
需求大厅
成果大厅
科技服务团
专家人才
品牌活动
技术转移
科技普及
科创视野
关于我们
数据中心

保定唐县:​小田变大田,走出共同致富新路子

分类:热点头条 次浏览 24-11-26

唐县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促进土地经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小田变大田,走出共同致富新路子

2023年以来,唐县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建立村集体、经营主体、农户三方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土地经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农业增效、集体增收、农户致富,打造助力乡村振兴新引擎。

小田变大田

走出共同致富新路子

11月18日,南店头乡田辛庄村小麦种植基地,大片的麦田里,冬小麦长势喜人。

“今年,我家5亩地都流转给了合作社,每亩能收1000元租金。农忙时,还能在合作社打工挣钱,比自己种地强多了!”田辛庄村村民田月惠笑着说。

田辛庄村位于唐县西南部,耕地面积2600亩,以小麦、玉米种植等传统农业为主。虽说种地是村民的老本行,但是年轻人都不咋会种地,年纪大的也不愿意种,有的田地甚至出现撂荒。就在田辛庄村党支部书记田云峰为有效利用土地发愁时,市、县两级开始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把土地集中起来经营管理,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才能带着更多村民一起致富。”田云峰说,结合村情实际,村里最终确定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发展模式。

去年4月,田辛庄村注册成立唐县星浩土地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平等自愿有偿原则与农户签订入社协议,实现土地成方连片,加速规模化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村民入社土地能收租金,给合作社打工能领薪金,入股合作社经营能分股金。田云峰说,目前村里已有920户1750亩土地加入合作社,“三金”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唐县地貌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山地、坡地等不规则土地较多,成方连片耕地较少。为全力推进土地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该县统筹县域实际及产业特点,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向土地要效益,促进农业全面升级。

目前,唐县46个村通过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1万余亩,其中入社土地500亩以上或土地入社率20%以上行政村15个,逐步形成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基础,特色种植、民宿旅游、采摘观光、产品加工等多种形式合作社共同发展的“1+N”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体系,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让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

立足本地资源

撬动乡村产业大发展

初冬时节,唐县高昌镇淑闾村果蔬大棚里一派繁忙景象。11月19日,该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工人采收甜心萝卜。“这萝卜自带糖心,水灵灵、嘎嘣脆,完全可以当水果吃。现在正是上市的时候。今年收成不错,效益也错不了。”该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负责人李国敏说。

李国敏介绍,果蔬种植是淑闾村特色产业。去年6月,淑闾村成立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结合特色产业集群优势,采取“合作社+现代农业企业”运营模式,流转土地445亩,形成集体经济有发展、企业获利润、农户持续增收、村内设施完善的多方共赢发展新局面。

投资865万元建设占地200亩的特色种植大棚,发展特色采摘及制种业;争取衔接资金380万元,与唐县鑫乐达种子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发展分子育种储备库产业;争取上级资金600万元,建设占地147亩的草莓种植大棚……李国敏介绍,淑闾村通过自筹和争取上级资金1845万元,发展特色种植、采摘及制种业,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突破100万元。

淑闾村的大踏步发展是唐县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能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该县结合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等实际条件,推动合作社真正发挥作用、产生效益,推动景区景点、精品民宿、农业采摘等乡村农文旅要素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比如:有特色产业基础的,就依托合作社统管统销,发展壮大羊肚菌、苹果、中华寿桃、柿子、红枣、樱桃等设施农业、林果种植;旅游条件好的,则挖掘红色资源、自然风光、农耕文化等,发展民宿旅游、红色教育、农业观光;土地资源丰富的,则整合农田开展适度规模经营。

目前,唐县已有草莓、苹果、中华寿桃等10余家特色种植合作社,发展特色种植2000余亩,打造以生态采摘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每年拉动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约4万元,带动入社群众年增收3万余元。

“科技+人才”

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按下加速键

农闲时节人不闲。11月19日,在唐县羊角乡木兰村专业合作社的大枣基地,来自河北农业大学的大枣专家毛永民正为村里的枣农培训枣树修剪技术。枣农围拢在专家身旁,聚精会神学技法,他们说:“有专家面对面教,大家心里就更踏实了!”

“我们邀请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专家为我们培训,有了他们的指导,村里的大枣产业有了人才支持、科技支撑,为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按下加速键。”木兰村党支部书记苑金岭说,木兰村是红枣生产专业村,在专家支持下,现在村里的大枣插上科技翅膀飞出大山,飞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果盘里。

为提高红枣产品质量,在春季施肥、夏季中耕、秋季采摘、冬季修剪时,木兰村的合作社不定期邀请河北省林业草原技术推广总站、保定市林果技术推广站、河北农业大学专家教授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对村民进行实操培训,提高大枣产量和质量,培养技术明白人。目前,该村已有180余户枣农加入合作社,培养出30多名技术骨干。

眼下,在唐县羊角乡木兰村大枣基地加工车间,工人正忙着分拣大枣、为核桃去皮,生产枣夹核桃等俏销产品。苑金岭介绍,今年,他们不断提高红枣种植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全村5000亩大枣可产枣1500吨,产值可达1200万元。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唐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韩兰表示,该县结合县域实际、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等,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并着力加强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全链条培育“新农人”,打造一支懂农业、爱乡村、会管理、善经营的专业人才队伍,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此外,唐县还鼓励引导大学生农业职业经理人与大田作物专家团队、蔬菜专家团队、林果种植专家团队等,定期到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现场观摩、现场操作、解决问题等。截至目前,已入企指导437次,解决问题192个,让农业真正插上科技创新翅膀。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