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定高新区,创新活力持续迸发,河北同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选2024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协同发展结硕果,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累计引入京津企业近130家,累计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0余家;优化营商环境“出实招”,2024年9月,服务面积超6000平米的高新区新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启用,实现一站式办理688项政务服务事项……
科技创新,产业向“新”,保定高新区处处洋溢着高质量发展的激情与活力。近年来,高新区坚持“产业聚集、创新驱动、高端引领、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以新能源和智能电网设备制造为主导,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2024年,保定高新区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累计1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累计117家。其中,2022年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的河北同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单晶衬底的研发和生产,今年4月,成功入选2024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实现历史性突破。
“我们已经成功突破了八英寸碳灰衬底的制备技术,同光立足于国际前沿的第三代半导体制备技术,继续加大碳微衬体的直径,不断推动河北省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河北同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景光介绍说。
京津冀协同发展,让河北形成吸引企业投资的“强磁场”,保定高新区深度对接京津创新资源,形成了“京津研发、保定转化”创新驱动发展格局。
作为中关村在京外成立的首个创新中心,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探索出“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的协同发展路径,通过“带土移植”将中关村基因植入保定。
“我们是2018年通过咱们高新区的创新创业大赛,引进落地到我们保定中关村创新基地。”易度河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史文宝介绍说,“高新区为我们量身定制了办公场地,在人才引进上、资金支持上,都给我们公司有了很大的倾斜,让我们研发成果尽快落地投入生产。”
“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支持下,我们的知识产权获得了22件,营业额是刚来保定时候的5倍,产业发展有空间,成果转化有平台,我们在这儿可以专心致志的搞研发,没有后顾之忧。”保定诺未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志娟介绍说。
一直以来,高新区通过提升重点承接平台承载能力,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各类创新平台,设立专项资金,吸引京津等优质的科技资源落地转化,培育了一批数字化、信息化服务的技术企业,构建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算力等全链条的高新技术企业生态圈。
高质量发展蓝图徐徐铺展,保定高新区在通向未来的道路上,科技创新这条“必由之路”,越走越宽广,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支撑集约化、绿色化发展,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为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为京津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建设做出新贡献。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