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智能化监测技术
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智能监测是围绕提升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风险评估能力和安全防护能力,突破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山地灾害影响、无人区公路灾害监测、铁路基础设施变形监测、城市道路塌陷隐患探测与预警等技术,提出的一套具备软硬件系统集成的智能化监测系统。系统构成包括智能监测机器人、超宽带极窄脉冲定位终端、新型压力波静力水准仪、智能测斜仪、分布式光纤传感器以及风光储离网供电组件等,可实现对交通基础设施进行高精度、全天候、实时不间断监测,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该技术拟在提高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安全监测水平,开展交通基础设施服役状态监测预警、风险智能评估及高效智能管控。在强化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视技术的工程实用性,在综合交通应急与服务保障、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及决策支持、现场安全态势感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可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灾害事件防控能力。
截至2021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公路总里程突破520万公里,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研究与技术创新重点已逐步由“设计与建造”转向“运营与维护”。《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也强调:“加强基础设施运行监测检测,提高养护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增强设施耐久性和可靠性。建立自然灾害交通防治体系,提高交通防灾抗灾能力”。因此,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智能监测技术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目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态势感知正经历由人工监测逐步转为融入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的高效、无损的智能监测。由于基础设施的高标准要求,智能监测技术往往面临到精度低、实时性差、能源保障不利以及手段受限等,这也是该技术旨在解决的关键核心问题。该技术也已在京哈高铁、哈齐客专、青藏铁路、川藏铁路以及深圳宝安机场开展了部分适应性测试,测试效果较好,有效地保障了相关基础设施安全达标运营,相关科研论文也已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公开发表。
联系方式
李经理
19933576696
请填写以下信息
联系人:
手机号:
单位名称: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