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保定云
首页
需求大厅
成果大厅
科技服务团
专家人才
品牌活动
技术转移
科技普及
科创视野
关于我们
数据中心

一种填充微创手术骨隧道缺损的可吸收内植入体

  • 发布时间: 2023-04-06
预算 双方协商
基本信息
成果方: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技术
成果描述

一种填充微创手术骨隧道缺损的可吸收内植入体,属于骨科手术器材技术领域,用于微创复位后形成的骨隧道缺损进行填充。其技术方案是:外壳为高分子可吸收材料制作的圆柱壳体,混合填充物由羟基磷灰石凝胶、皮质骨碎块、镁颗粒混合组成,混合填充物填充在外壳内,中心导向管为镁金属管,骨长入管为多个高分子可吸收材料细管,骨长入管的长度方向与中心导向管的长度方向垂直,多个骨长入管的开口在外壳圆柱体的圆周均布。本发明避免了填充切髂骨条的形状难以变化、不能适应不同患者的手术要求的缺陷,还可以避免额外伤害,填充骨质取自于患者自身胫骨钻孔的碎骨块,十分有利于骨骼的恢复生长,为骨科微创手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应用范围

胫骨平台骨折在临床中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见遭受高能量损伤的中、青年人。由于骨折形态复杂多变,临床治疗较为棘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关节面平整及下肢力线、坚强固定骨折块、避免出现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远期并发症。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关键步骤是复位移位的骨折块。传统切开复位技术为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常常需要大范围暴露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对于Schatzker II及III型外侧骨折,有学者提出将外侧半月板前半部分切开以充分暴露关节面;对于合并外后侧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Pires提出将腓骨近端切除以方面复位后外侧骨折块。这些操作虽然能够为复位带来便利,但术后软组织粘连、切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等风险大大提高。目前关节内骨折的发展趋势是微创复位,以有效保护骨折周围软组织。

前景分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外壳、混合填充物、中心导向管、骨长入管组成可吸收内植入体结构,可吸收内植入体的外周形状与骨隧道的内壁相匹配。组成可吸收内植入体的高分子可吸收材料外壳、羟基磷灰石凝胶、镁颗粒在胫骨内可以被吸收,皮质骨碎块与长入的骨质形成一体,加快了骨质生长;中心导向管可以为放置可吸收内植入体提供支持,中心导向管的镁金属管并可以被吸收;骨长入管为胫骨骨质长入提供了通道,可以促使骨质生长。

联系方式

  • 联系人:

    张英泽

  • 联系电话:

  • 通讯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自强路139号

请填写以下信息

  • *

    联系人:

  • *

    手机号:

  • *

    单位名称:

  •  备注:

  •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