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用螺旋藻收集及接种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实验室用螺旋藻收集及接种装置,包括:藻液存储槽,藻液存储槽为中空结构,并且顶端和底端均设为敞口;滤液存储槽,滤液存储槽为中空结构,并且底端设为敞口,滤液存储槽的顶部固接有承托层,承托层上开设有若干过滤孔,过滤孔与滤液存储槽的内腔连通;筛绢,放置在承托层上,且形状与承托层相适配;真空发生器,真空发生器包括真空发生筒、活塞杆组件;活塞杆组件与真空发生筒的内壁滑动连接;其中,滤液存储槽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藻液存储槽和真空发生筒可拆卸连接。"
微藻是一种拥有巨大应用前景的生物质资源,其采收成本过高是限制微藻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目前,微藻采收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分离法、过滤法、沉降法、浮选法和絮凝法等。①离心分离法操作简单、效率高、无任何添加剂、应用范围广,但在大规模使用该技术时,存在能耗高、设备运行维护成本投入大等问题。②过滤法操作简便、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试剂,因此不会引入有毒有害物质,但过滤膜受外界和培养液环境的影响较大,容易出现膜污染的问题。③沉降法倾向于收集细胞密度较大的微藻,该技术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存在效率低、耗时长等问题,实际生产中一般会与絮凝、离心等技术结合使用,以提高效率。④气浮法效率较高,但可能引入起泡剂等药剂,会对微藻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并对下游工艺造成污染。⑤絮凝法又分为化学絮凝、物理絮凝和生物絮凝,其中化学絮凝效率高,但会引入化学絮凝剂并产生污染;物理絮凝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污染问题,部分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生物絮凝环保无污染、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成本低,但适用性较差,效率偏低。因此,现有技术各自存在优缺点,应根据具体藻种特点选择不同的采收方法。
本实用新型通过拉动活塞杆组件实现对藻液存储槽和滤液存储槽施加外加压力,使得螺旋藻培养液在压力驱动作用下通过筛绢,培养液滤出,藻体截留;对于较大体量的螺旋藻培养液,即使初期藻体部分堵塞筛绢孔径,在压力作用下,依然可以实现后续藻液的持续过滤,解决了微量藻液无法通过筛绢的问题以及过滤初期藻体部分堵塞筛绢孔径致使后期过滤速度减缓甚至过滤停止的问题;
联系方式
崔鸿武
18660279665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南京路106号
请填写以下信息
联系人:
手机号:
单位名称: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