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保定云
首页
需求大厅
成果大厅
科技服务团
专家人才
品牌活动
技术转移
科技普及
科创视野
关于我们
数据中心

一种利用尾矿甘蔗渣制备混凝土的方法

  • 发布时间: 2023-06-06
预算 双方协商
基本信息
成果方:河北工程大学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绿色化工技术
成果描述

本发明提出一种尾矿甘蔗渣制备混凝土的方法,其制备步骤如下:首先,对铜渣、钨尾矿进行筛分,得到混凝土粗骨料和细骨料。然后,对甘蔗渣、电石渣和脱硫石膏做预处理,将预处理的物料与甘蔗纤维混合后充分搅拌,得到复合胶凝材料,最后,将粗骨料、细骨料和复合胶凝材料均匀混合,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中加入水和豆腐废水,得到混合料浆;最后将混合料浆浇注、脱模并标准养护,最后得到28d抗压强度70~80MPa、抗渗等级P8~P10、抗氯离子渗透等级Q-Ⅳ的混凝土制品。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易行、工艺流程简单,可以实现尾矿、甘蔗渣的规模化利用,最终达到环保、节能、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应用范围

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不断增长,工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诸如铜渣、钨尾矿等。

铜渣主要是指铜冶炼过程中排放的火法熔炼渣,仅2017年我国铜渣产生量约1500万吨,累计堆存量超过5000万吨,目前国内外对铜渣综合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有价金属的提取;二是用作建筑材料;三是用作催化剂或土壤改良剂。尽管如此铜渣利用率并不高,基本堆存在尾矿库或者用于地下填充,不仅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污染环境,给企业带来沉重负担。如何更好地将铜渣资源化利用是铜冶炼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我国是钨资源大国,也是世界钨供应大国,以占世界钨储量约50%供应了世界钨需求量约80%。近几年我国钨矿生产迅猛发展,钨资源储量逐年减少,钨尾矿量逐年增加,尾矿置于地表,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尾矿中含镉等重金属,若处理不当,对土壤及河流造成极大污染,危害人体健康。随着钨矿资源贫、细、杂化及资源的逐步枯竭,国家及工矿企业已逐步意识到钨尾矿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因此,对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开展系统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甘蔗是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宿根热带和亚热带草本植物,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生产甘蔗,最大的生产国是巴西、印度和中国。甘蔗渣是蔗糖工业的废弃物,属于农业固体废弃物,主要用于制糖厂锅炉的燃料、农家堆肥和牲畜的饲料生产等。

如何对铜渣、钨尾矿和甘蔗渣进行有效利用,变废为宝,大大减轻环境污染的同时,还能实现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技术难题急待人们去解决。


前景分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是一种尾矿甘蔗渣制备混凝土的方法,选用铜渣、钨尾矿和甘蔗渣为主要原料。甘蔗渣经炭化后,产生一定量的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还原性、吸附性质以及金属离子与被吸附质之间的结合作用,从而达到除去重金属离子的作用。另外,本发明还加入脱硫石膏、电石渣、豆腐废水(冷藏过滤后)等辅料参与水化反应,生成大量C-S-H凝胶、钙矾石等水化产物,体系中的重金属离子可以进入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中,同时也能被C-S-H凝胶和钙矾石体系所吸附,最终使重金属离子得以固化。

 2)本发明加入甘蔗渣纤维,甘蔗渣纤维主要以纤维素为主体,周围由起连接作用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包围构成。在水化体系所营造的碱性环境中,木质素的结构并未变化,但半纤维素被去除,纤维束出现分解细化,纤维束的分解导致纤维变细,微小纤维的数量增加。其后果是伴随着纤维数量的增加,纤维与基材的接触面积增加,两者间的粘结性能得到提高,使得混凝土裂缝减少,从而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

 3)本发明利用铜渣、钨尾矿、甘蔗渣、甘蔗纤维等固体废弃物,不仅可以制备出符合国家规范的混凝土,而且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求,为铜渣、钨尾矿、甘蔗渣、甘蔗纤维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另一套方案。


联系方式

  • 联系人:

    王长龙

  • 联系电话:

  • 通讯地址:

    河北省邯郸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太极路19号

请填写以下信息

  • *

    联系人:

  • *

    手机号:

  • *

    单位名称:

  •  备注:

  •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