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保定云
首页
需求大厅
成果大厅
科技服务团
专家人才
品牌活动
技术转移
科技普及
科创视野
关于我们
数据中心

一种采用植物栽种方式修复铜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

  • 发布时间: 2024-12-18
预算 双方协商
基本信息
成果方:保定学院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成果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植物栽种方式修复铜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该地区的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为铜、铅、锌、铬、镉、砷污染或复合污染,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种植对重金属具有富集能力的植物,当植物生长至生长期时,对其喷施植物生长抑制剂,当植物生长至成熟期,对其喷施重金属污染修复促进剂,在植物衰老期进行收割,实现重金属污染的移除。本发明中刺儿菜、虎尾草、葎草地下部分对铜和砷离子的富集能力较强,可作为铜、砷离子复合污染土壤的生态恢复植物;狗尾草对铅离子以及野西瓜苗对锌离子的富集能力和转运能力均较强;藜、鹅绒藤、益母草、甘菊对不同重金属离子分别表现为抗性或者耐性。本研究可为本区矿山重金属污染与治理提供基础材料与科学依据。

应用范围
矿山开发在获得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造成大片植被和土地被严重破坏,而且对周边土壤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截至2011年底,全国至少存在985个铜矿区,铜尾矿排放量为23亿t,按照其周边33.33hm2为尾矿废弃地进行保守估算,中国铜矿废弃地至少存有3.33万hm2。铜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主要有两方面:(1)井下废水、选矿废水、冶炼厂废水等,含有较多的重金属元素;(2)铜矿业废弃地一般都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其中又以尾矿和废弃的低品位矿石的重金属量最高。这些废弃物露天堆放后迅速风化,并通过降雨、酸化等作用向周边地区扩散从而导致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不仅隐蔽性强,且长期、稳定的存在,一旦进入生物链,容易在动、植物体内积累,从而给人类健康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一个十分严重紧迫的问题。


前景分析
本发明喷施的重金属污染修复促进剂硫脲在植物生长至成熟期,硫脲粘附在植物叶面或根茎部分,硫脲易渗透入植物叶面内或根茎部内,易与在生长期间吸附的重金属发生络合反应,形成不溶性化合物沉积在植物内,成熟期后,便于收割并移除。所述的硫脲在使用过程中与农药中常用的辅助性粘结试剂共用(所述的常用的辅助性粘结试剂可以为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等),硫脲喷施量可以稍微过量,但必须严格控制在一定量以内。稍微过量后,可促进植物进一步生长,也可以作为土壤肥分,若喷施量过多,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发生络合后就不易分再次分离出。


联系方式

  • 联系人:

    崔彬彬

  • 联系电话:

    19932581836

  • 通讯地址:

    河北省保定市七一东路3027号

请填写以下信息

  • *

    联系人:

  • *

    手机号:

  • *

    单位名称:

  •  备注:

  •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