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保定云
首页
需求大厅
成果大厅
科技服务团
专家人才
品牌活动
技术转移
科技普及
科创视野
关于我们
数据中心

一种防治禽大肠杆菌病的药物

  • 发布时间: 2024-12-25
预算 双方协商
基本信息
成果方:河北农业大学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技术
成果描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禽大肠杆菌病的药物,其组成以质量份数表示为:马尾连5-20份、黄柏5-20份、桉叶5-20份、石韦5-20份、穿心莲5-20份、栀子5-20份、石膏10-30份、知母3-12份、天竺黄3-12份、连翘3-12份、当归3-12份、茜草3-12份、柴胡2-6份、木香2-6份、郁金2-6份、乌梅2-6份、金樱子2-6份、大黄2-6份、滑石2-6份、甘草2-6份。将上述中草药晒干、称重、粉碎至过60-80目筛,混拌均匀即可。临床应用时采用沸水浸泡30-60分钟,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溶解析出,以利于病鸡的体内吸收,同时加入少许糖类和Vc,可提高药效。该药临床治愈率较高,无不良反应,不易产生抗药性,禽蛋、禽肉内无药物残留。所需原料易得,制备简单,使用方便,可在养禽业中广泛推广应用。

应用范围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菌的某些血清型引起的各种禽类的一种传染病,其特征性病变是胚胎和幼雏死亡,表现败血症,肝呈绿色,胸肌充血,气囊大,腹膜炎,卵巢炎,输卵管炎,脐炎及肉芽肿等。该菌群原本是各种动物肠道内的常驻菌,分布极为广泛,正常情况下并不发病,过去在国外该病发病率较高,国内则很少,然而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养禽业的迅猛发展,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亦大为增加,除在鸡群中普遍流行外,鸭、鹅、鸽及其它家禽也时有发生,使养禽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我国已证实对鸡群有致病性的血清型多达22个,鸭3个,鹅10个。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末春初发病最多。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多与气候环境,饲养管理等许多应激因素密切相关。本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或慢发型,症见突然死亡,高热,发呆,毛乱,不食,呼吸困难,黄白稀粪,滑膜炎,关节炎,眼炎,肠粘膜充血或小肠出血等。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用于防治禽大肠杆菌病的药物主要有菌苗、西药和中药三大类,虽然三者对该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技术问题。如国产大肠杆菌氢氧化铝灭活菌苗,在某个时段,某个地点应用对控制本病的发生起了良好的作用,但因该菌血清型较多,变异株不断出现,各地区、各禽场和各禽种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血清型,因此,该菌苗在实际应用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至今未能全国大范围推广应用;常用的西药如氯霉素,痢特灵,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及磺胺类药物等治疗本病,开始应用时疗效尚好,然而随着多年长期应用,反复应用,乱用滥用及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等原因,再加上大肠杆菌极易产生抗药性的生物学特性,西药对该病的疗效逐年下降,耐药菌株不断产生,加大药量使药费成本不断增加,且在动物体内的药物残留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其弊端也日渐凸现,有些西药如氯霉素,痢特灵已被国家明令禁用,其它市售中兽药如大杆灵,大杆消等虽无上述西药之弊端,但在配方构成和应用方法上也存在某些技术缺陷,要么因配方不严谨而疗效欠佳,要么在应用方法上常将药物散剂直接拌料喂服,延缓了病禽对药物有效成份的吸收速率,防治效果也不尽人意。因此,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很有必要对防治禽大肠杆菌病进行技术创新。

前景分析
本发明配方严谨,君臣佐使各司其职,协调联动,共奏药功。此外,在临床应用时,又增加了糖类和Vc两个外援药物,可速补给养,驱散毒力,更强化了本发明的驱邪扶正作用,因此,本发明比其它相关药物具有较高的临床治愈率。


联系方式

  • 联系人:

    鹿瑞麟

  • 联系电话:

    19932581850

  • 通讯地址:

    河北省保定市灵雨寺街289号

请填写以下信息

  • *

    联系人:

  • *

    手机号:

  • *

    单位名称:

  •  备注:

  •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