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保定云
首页
需求大厅
成果大厅
科技服务团
专家人才
品牌活动
技术转移
科技普及
科创视野
关于我们
数据中心

一种防治禽霍乱病的药物

  • 发布时间: 2025-01-08
预算 双方协商
基本信息
成果方:河北农业大学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技术
成果描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禽霍乱病的药物,其组成以质量份数表示为:白花蛇舌草5-20份、桉叶5-20份、半枝莲5-20份、茵陈5-20份、大青叶5-20份、五倍子5-20份、藿香3-12份、石韦3-12份、车前草3-12份、马齿苋3-12份、黄连3-12份、仙鹤草2-6份、血余炭2-6份、茜草2-6份、滑石2-6份、甘草2-6份。将上述中草药晒干、称重、粉碎至过60-80目筛,混拌均匀即可。临床应用时采用沸水浸泡30-60分钟,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溶解析出,以利于病鸡的体内吸收,同时加入少许糖类和Vc,可提高药效。该药物临床治愈率较高,无不良反应,无药物残留和抗药性隐患。制备原料易得,方法简单,使用方便,可在养禽业中广泛应用。

应用范围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养殖业得以迅猛发展,尤其是养禽业,鸡、鸭、鹅等家禽存栏总量已跃居世界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养禽大国。然而,随着养禽业规模扩大,流动频繁,禽病也日趋复杂,禽病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养禽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禽霍乱病,又名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传染病,它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鸭、鹅、火鸡和鸽子的一种急性败血传染病,在秋、冬和春季较多发生,是养禽场的主要威胁之一。本病的最急性型常常侵害肥壮、高产鸡,数小时内突然死亡;急性型最为常见,特征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达42~43.5℃,剧烈腹泻等,呈全身急性败血病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剖检可见各器官呈出血性炎症和肝脏的小点坏死;慢性型则发生肉髯水肿和关节炎,多见于流行后期,病死率较低,但病程较长,可达数周,生长缓慢,产蛋停止,损失严重。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用于防治禽霍乱病的药物主要有菌苗、西药、中药和抗巴氏杆菌病血清四大类,虽然四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但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技术问题,有待于技术创新。如我国生产的禽霍乱病菌苗(含灭活菌苗和弱毒活菌苗)约有10种左右,免疫期仅3个月左右,主要问题在于免疫效力均不理想,在生产实践中很少应用;抗巴氏杆菌病血清虽然在早期应用效果良好,但在中、后期疗效较差,且成本昂贵,使用时仍需配合抗菌药物使用,在生产实践中极少应用;市售的西药如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氯霉素等)、磺胺类药和喹乙醇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然而随着多年长期应用,甚至乱用滥用,其疗效逐年降低,用量则逐年增大,抗药性菌株的不断形成已成共识,且具有药物残留的潜在隐患,对肉、蛋食品安全构成威胁,有些西药(如氯霉素等)已被国家明令禁用;其它市售中兽药如霍乱停、霍乱康等虽无上述西药之弊端,但在配方构成和应用方法上也存在某些技术缺陷,要么因配方不严谨而疗效欠佳,要么在应用方法上常将药物散剂直接拌料喂服,延缓了病禽对药物有效成份的吸收速率,防止效果也不大理想。因此,对防治禽霍乱病的药物进行技术创新很有必要。

前景分析
本发明配方严谨,君臣佐使各司其职,协调联动,共奏药功。此外,在临床应用时,又增加了糖类和Vc两个外援药物,可速补给养,驱散毒力,更强化了本发明的驱邪扶正作用,因此,本发明比其它相关药物具有较高的临床治愈率。


联系方式

  • 联系人:

    鹿瑞麟

  • 联系电话:

    19932581836

  • 通讯地址:

    河北省保定市灵雨寺街289号

请填写以下信息

  • *

    联系人:

  • *

    手机号:

  • *

    单位名称:

  •  备注:

  •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