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保定云
首页
需求大厅
成果大厅
科技服务团
专家人才
品牌活动
技术转移
科技普及
科创视野
关于我们
数据中心

一种无取向电工钢及其制备方法

  • 发布时间: 2025-04-09
预算 双方协商
基本信息
成果方:华北理工大学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先进制造技术
成果描述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取向电工钢及其制备方法。产品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C:≤0.0030%,Si:0.90~1.00%,Mn:0.2~0.40%,P:0.015~0.40%,S:≤0.004%,Als:0.025~0.035%,Ti≤0.001%,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转炉控制;LF将钢水温度升至1620~1650℃,在加入高铝渣;合金化;连铸工序中间包钢水温度1532~1542℃;连铸坯在加热炉时间≥120min,轧制开轧温度1060~1100℃,精轧温度980~1020℃,终轧温度840~880℃,卷取温度680~720℃。通过成分和生产工艺优化,开发出了性能优良的无取向电工钢。

应用范围

1.高效电机核心材料升级:该无取向电工钢具有低铁损、高磁导率特性,可显著提升电机能效,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工业变频电机等高效机电设备,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新能源发电设备应用:其优异的电磁性能满足风力发电机、光伏逆变器等设备对铁芯材料的高要求,在可再生能源装备领域具有广阔市场空间。

3.制备工艺成本优势:通过成分优化和工艺简化,在保证磁性能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为中小型电机厂商提供高性价比材料选择。

4.国产替代战略价值:突破高端电工钢进口依赖,推动我国电工钢产业链自主可控,在国家新基建和智能电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前景分析

1、铁损主要取决于钢中C、Si、S、Al、夹杂物等的含量以及微观结构,本发明严格控制铁水中的S含量,通过在RH精炼中严格控制铝的加入量Al=(1.125×[O]残余)/η1+[Als]×t/η2·L,及合金化所需其它合金的加入量,得到合适的C、Si、Al成分配比。

2、采用控轧控冷技术,严格控制在炉时间≥120min,轧制厚度2.75mm,开轧温度1060~1100℃,精轧温度980~1120℃,终轧温度840~880℃,卷取温度680~720℃,调整板形并促进晶粒粗化,轧后冷却应采用后段冷却的方式,以便使轧后细小铁素体晶粒有足够的长大时间,从而在热轧阶段得到较粗的晶粒,晶粒大小均匀,将铁损降到最低,并提高了其磁性,同时也兼顾形成的氧化铁皮易于酸洗,为后续产品的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通过成分优化和改进生产工艺,获得电工钢的金相组织为粗块状铁素体,晶粒大小均匀,平均晶粒度在7.0~8.0级别范畴,其性能表征为:铁损均值从5.035w/kg降低到4.201w/kg,磁感均值从1.313T提高到1.868T,抗拉强度均值达到482MPa,屈服强度均值达到365MPa,伸长率为36%,可见,较常规工艺,性能有了大幅度提升,满足了更高要求的使用场景,且生产成本降低。


联系方式

  • 联系人:

    张利民

  • 联系电话:

    19932581850

  • 通讯地址: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唐山湾生态城渤海大道21号

请填写以下信息

  • *

    联系人:

  • *

    手机号:

  • *

    单位名称:

  •  备注:

  •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