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保定云
首页
需求大厅
成果大厅
科技服务团
专家人才
品牌活动
技术转移
科技普及
科创视野
关于我们
数据中心

一种低碳贝氏体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分析方法

  • 发布时间: 2023-01-29
预算 双方协商
基本信息
成果方:华北理工大学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新能源与高效节能
成果描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碳贝氏体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分析方法,通过本发明可以有效分析低碳贝氏体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形貌特征及其体积占比情况,同时还可以分析残余奥氏体中C、Mn元素的分布情况。该方法是将低碳钢板通过预处理后得到贝氏体钢圆柱试样,然后通过室温拉伸将其拉断,在距离断口2mm和4mm的横断面处用纳米压痕仪压制5个点标记,利用EBSD背散射仪扫描标记处,得到残余奥氏体形貌和体积占比情况,再用电子探针EPMA检测标记处C、Mn元素分布,将EBSD扫描数据和EPMA电子探针检测数据进行叠加分析。

应用范围

近年来,节能和环保问题引起了对轻量化汽车的巨大需求。减少汽车重量和增强汽车性能正加速第三代先进高强度钢(AHSS)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AHSS的综合性能,已开发出了双相区保温+淬火和配分马氏体钢(IQ&P)。低碳贝氏体钢因其韧性和焊接性能好而在结构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在IQ&P工艺的基础上,低碳钢双相区保温+淬火后在贝氏体区等温,获得铁素体、残余奥氏体和贝氏体的复相组织,而残余奥氏体的TRIP效应可以缓解变形过程中的局部应力集中,延迟缩颈并能提高钢的强度,且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和稳定性与TRIP效应是紧密相关的。

前景分析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碳贝氏体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分析方法。本发明是将低碳贝氏体钢圆柱试样拉断后,在距离断口处2mm和4mm处的横断面上用纳米压痕仪压制5个点进行标记,用EBSD电子背散射衍射仪对标记处进行扫描,得到残余奥氏体的形貌特征及体积占比情况,再利用EPMA电子探针检测标记处的C、Mn分布,通过将EBSD扫描数据和EPMA检测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可实现对拉伸形变的低碳钢板中残余奥氏体定性定量分析。


联系方式

  • 联系人:

    魏英立

  • 联系电话:

  • 通讯地址: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唐山湾生态城渤海大道21号华北理工大学

请填写以下信息

  • *

    联系人:

  • *

    手机号:

  • *

    单位名称:

  •  备注:

  • 取消 确定